2023 Dec 19 自我照護
把自己照顧好
許多行銷手法,是用引動人們內在的恐懼與匱乏感去賣東西的,有些芳療或是身心靈課程也是。
最近常被臉書推播一些身心靈課程粉專,有些文章很精彩,有些令人心生疑慮。
許多行銷手法,是用引動人們內在的恐懼與匱乏感去賣東西的,有些芳療或是身心靈課程也是。而這個方式,是我們最不想用的,所以我們大部分是用分享知識的方式,客人覺得有對應到需求,自然會來購買。 每個人的存在都有不同的樣貌,為了求生存,也會發展出不同的模式。
身為治療師,我們會去理解和尊重個案的模式,並在這前提之下,為個案找出自己的力量,並對自己的模式有所覺察,但無論如何不能說個案「有問題」。有問題的常常不會是「人」本身,而是他所處的環境、情緒、想法。 如果一個治療師把不符合其標準(或是他眼中的普世標準)的種種生存樣態看成必須去改善或療癒的“問題”,一直要人家去上課、買產品的話。 那治療師本身就是最大的問題。
我自己判斷的標準是先自我覺察-- 這篇文,讓我感覺到的,是喜悅,還是恐懼?如果我看文感覺是被滋養,我想去多聽一些課程,好好陪伴和滋潤生命,時間/預算符合我就會去。
但如果看文章的感受是恐懼和匱乏,覺得我不夠好、賺太少、不夠豐盛......那即使我被課程內容吸引,也會先放在一邊,先好好照顧自己,一陣子後再來看那些文章,常常就覺得,似乎沒必要了。